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

即時新聞分析:在各位吵每週40小時的問題時,請思考美國這間公司的做法是否可行??


這週六要下台南進行演講,題目是兩週80小時的影響,說真的,為了這個題目,我看了不少國外的文獻資料,因為在現有法令僵化的前提下,要有重大的突破及化解歧視,是有困難度的,所以我開始做了另一層面的思考,那就是去勞資雙方去設計可行的溝通機制,把政府的角色放在一個諮詢的位置,因為你我都很清楚,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勞動主管機關上面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做法,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間美國的公司,就這個個案來說,其實是可以給我們一些想法及方向,美國的工作時間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落差,有一週47小時的、也有今天的要說的25小時的,但重點不在於政府的法規標準,而是在於企業內部如何形成共識及相關的配套措施,這才是一個重點,今天的第一個主題與各位分享!


這家美國公司的品牌名稱


一、任何的制度,要伴隨著人性與科學數據才有意義:

我們一直在討論制度的可行性,但忘了制度是為了人而存在的,因此是否應該從人類相關科學統計數據下手,是一個可行的方式,以此公司來說,他們注意到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、經濟學教授Dan Airley所做的研究:

人類只有在工作的前幾個小時最有生產力,大部份的人過了中午過後,生產力就持續的衰退。

所以將工作時間集中在員工最有生產力的幾個小時,便成為了這間企業的工作時間,因此早上0800~下午1300便是公司的表定工作時間,而施行之後,大約70%的員工都可以準時下班。

二、員工如果沒有學會自我管理,再多公司規範也是枉然:

但前提是員工必須提出合理可行的工作計劃,與部門主管溝通,設定目標,才有前項的制度實施,這就是台灣企業最缺乏的職務說明書與工作目標設定,讓員工經由自身的提案,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,用這取代傳統的制式規範,不得不說這是一 個非常有創意的模式。

三、效率才會產生紅利,而非出勤的總時數:

為什麼我們現在一直會出現低薪現象?勞資關係不平衡?因為效率這一個概念一直沒有被重視,經由雙方同意的工作內容、達標階段設定,讓員工在短短的5個小時完成8個小時的工作,效率其實不是一個數字而已,重要的是那種行為的模式,有效率的公司才會有獲利的可能性,所以這也點出目前國內企業普遍要求加班的問題點,錯把工時當做KPI的要項,這一點是值得討論的。

四、有快樂的員工,才會有滿意的客戶:

有快樂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,這可不是口號,而是一個心理學的效應,所以與其在討論如何規避法令、防範爭議,不如回到根本,去與員工討論可行的方式,這是一個突破點,但也總比現狀強上許多,別錯把錢當做快樂的來源,活化的溝通制度、彈性的勞動條件,才是一個真正的開始。

結語:

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出來的,最近我們的景氣非常的差,我一直在想能為大家做些什麼,這一間企業的做法可以給我們新的方向及省思,我會繼續思考,設計新的體系、新的概念給大家,一起努力吧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